本周定下了去阿拉斯加的行程,买了坐滑翔机登顶的票。 下周要去湾区出差了,打算试一试公司的新车。 洛丽塔 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,拖沓繁富的文字读起来真的很痛苦,打开豆瓣一看,上来第一条便是在批判这个译本,将他归成翻译史上的灾难,我不禁会心一笑,这文本中到处穿插的莫名的法语,以及枯燥的文字给读者带来了巨大负担,到最后我几乎是一目十行读完的,虽然我读书本来就很快,但这次是真的很快,我已经无心去一个个看那些法语的翻译了。 说回故事,它确是一个犯罪者的自白,他被捕倒不是因为诱奸幼女,而是杀死了另一个诱奸犯,抛开道德来说,故事的情节还是耐人寻味的,犯罪者的第一视角有很大的欺骗性,他自己也说了很多开脱的话语为自己诡辩,例如洛是自己初恋的投影,例如洛本就是早熟的性感少女。文学在这里成为了粉饰罪恶的工具,说实话当看到华丽的词藻来描述那些很邪恶的想法时,我还是感到有些不适的。 作者似乎把这个作品当作一次试验,试图把写作和道德隔离,但他却多次试图毁掉稿子,这恰恰又说明剥离社会道德是极其困难的,就最后的结果来说,当今人们也很少去谈论这层意味,讽刺的是萝莉一次缺反而被普罗大众用来形容某一类的女生和女孩,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悲哀,一个从悲剧故事里出来的标签又重新被贴回了这个群体,同时人们还不自知。 Turning Red Turning Red 觉得有暗指青春期以及青春期带来的情绪波动,以此展开电影做了一些讨论,譬如与父母和解,譬如代际创伤。如果把女性成长去除,这个故事似乎就不剩下什么了,平庸的故事流程以及笑点的缺乏使得电影后期很难让人全神贯注。 无论是女主角还是红色熊猫都不算是很好的设计,在我看来不是很抓眼球,现在脑中都已经没有印象了。 虽说在虚构作品中去求是可能会被认为是吹毛求疵,但电影自己时而写实地加入了赚钱赔偿体育馆的环节,时而又大大咧咧地忽略了很多不合理的情节。这种突兀就让我觉得还挺奇怪的。可能已经开始不喜欢这个电影了,所以看啥都不顺眼了吧。 BainBridge 周日驱车坐船前往这个岛,坐船以为自己都早到了,结果因为人太多根本上不去导致要等下一班,也挺好等待的时间可以用来写这个日记以及看书。有趣的是回来的时候想趁着排队去买冰激凌,结果没有买到却急急忙忙回来以为要赶不上了,从一个小门走了进来,意外地逃了一次票。 挪威小镇Poulsbo 比想象中要无聊很多,没有太多东西可以看,中午的饭店还不错,服务的大叔非常友善。 The Bloedel Reserve 还挺不错的,门票有点小贵,看到了挺好看的日本庭院和枯山水。 于 BainBridge